全口义齿垂直距离的确定及方法

2022-05-13 11:52:42

垂直距离:

垂直距离为天然牙列呈正中牙合时,鼻底至颏底的距离,也就是面下1/3的距离。

牙列缺失和牙周组织吸收后,上下无牙颌形成的间隙名叫颌间距离。


息止牙合位:

自然牙列存在时,当口腔不咀嚼、不吞咽,下颌处于休息的静止状态时,上下牙列自然分开,无牙合接触,成为息止牙合位。此时上下牙列间存在的间隙为息止牙合间隙(2-3mm)


一、确定垂直距离的方法:

1、息止牙合位法:咬合位垂直距离=息止牙合位垂直距离-息止牙合间隙(约2mm)。

2、面部比例测定法:两眼平视时,瞳孔至口裂距离=鼻底至颏底距离=手掌宽度距离。

3、拔牙前记录(最可靠)

4、旧义齿


二、垂直距离恢复不正常的影响

1、垂直距离恢复过大(马面):

(1)面部下1/3距离增大,上下唇张开,勉强闭合上下唇时,颏唇沟变浅,肌张力增加,患者感觉肌肉酸痛。

(2)义齿高度偏大,肌肉张力增加使牙槽嵴经常处于受压状态,加速其吸收。

(3)在说话和进食时可出现后牙相撞声,义齿容易脱位。


2、垂直距离恢复的过小(老太太):

(1)面下1/3距离过短,唇红部显窄,口角下垂,鼻唇沟变深,呈苍老面容。

(2)咀嚼肌的紧张度减低,咀嚼时用力大,咀嚼效率低。

(3)息止牙合间隙变大

(4)下颌髁突向后上移位,压迫鼓索和耳颊神经。

(5)戴用新全口义齿感觉吃饭用不上力气。


三、体位

采用正坐位或平躺位。

若体位错误,前后向咬偏。


正坐位,没有肌肉牵拉;低头,下颌被往前推;仰头,下颌被往后拉,下颌后退。


四、步骤

(1)上牙合托:

1、前牙区宽约5-7mm,后牙区宽约8-10mm;

2、前部在上唇下缘以下约2mm;

3、与瞳孔线平行;

4、与鼻翼耳屏线平行;

5、基托的唇侧要衬托出上唇的丰满度。


(2)下牙合托:

1、把做好的牙合托放于口内然后测垂直距离;

2、把下颌托放于口内;

3、嘱患者做吞咽咬合。


五、颌位关系的验证

1、检查垂直距离:测量法、发育法

2、检查正中关系:

(1)划线后反复咬合:牙合托是否移动或扭动。

(2)颞肌触诊法:是否有力,是否力度一致。

(3)髁突触诊法:是否有力,是否力度一致。


3、检查牙合平面:

牙合平面两侧应等高,后牙区牙合平面应等于或略低于舌背表面或舌侧缘处,牙合平面的远中延长线应约等于磨牙后垫1/2处高度。

*注:舌头起到食物转运作用,合适高度,舌头可以更好地把食物推至咬合面

如牙合平面过高,舌头低于牙合平面,舌底抬高,舌侧基托过短,义齿不稳定。

如牙合平面过低,舌头低于牙合平面,出现咬舌。